關於抑鬱症的5大誤解
根據國家心理疾病聯盟(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)的數據所得,每五名美國民眾當中就有一人患有心理疾病。這其中,抑鬱症是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,但民眾對於抑鬱症仍有諸多誤解和偏見。
百康仁德心理健康專科的心理諮詢師鄭玉媛(Yuyuan Zheng, MSW, LCSW)指出,抑鬱症絕不是所謂“躺平擺爛”,也並非單一病症,而是包括重度抑鬱障礙、持續抑鬱症、產後抑鬱、經前煩燥症和季節性情感障礙等多種類型。以下歸納民眾對於抑鬱症的常見誤解:
誤解1:“家庭幸福或有錢的人不會得抑鬱症”。事實上,抑鬱症的病因非常複雜,可能與腦化學物質、激素、遺傳、疾病、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。家庭狀況或經濟條件等單一因素並不能決定抑鬱症的發生。
誤解2:“樂觀外向的人不會得抑鬱症”。事實上,由於禮節、責任、工作等需求,一些抑鬱症患者會用積極向上的行為,來掩蓋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。這種現象也叫“微笑抑鬱症”,常見於事業有成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群。
誤解3:“善良的人,或是性格軟弱的人容易得抑鬱症”。事實上,有悲觀情緒傾向,以及自卑和自我攻擊的人群更容易得抑鬱症。
誤解4:“說自己得了抑鬱症的人並不是真的抑鬱”。事實上,抑鬱症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自我療愈,甚至可能是求救的信號。旁人不應該認?這是“矯情”的行為而進行打壓。相反,他們應該鼓勵抑鬱症患者進行自我表達。
誤解5:“吃藥會有副作用,或者產生依賴。因此心理諮詢對患者來說就足夠了。”事實上,抑鬱症患者的治療方案要取決於他們的病情程度。如果是輕度抑鬱,心理諮詢治療會是有效的治療手段。但如果是中重度抑鬱,尤其在病因與生理因素有關的情況下,接受藥物治療是很有必要的。心理治療通常與藥物治療作為聯合手段,已被證明比單一治療手段更有效。
鄭玉媛強調,患上抑鬱症並不可恥,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。同時,民眾平時要多注重身心健康,保持積極的生活狀態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並學習情緒管理技巧,改變負面消極思維,對預防和應對抑鬱症,都有一定幫助。
面對繁重的工作、生活壓力,民眾不妨用一個小技巧給自己減負:找一張白紙,將自己需要去做的事項列出來。然後在旁邊畫一個圓圈,從待辦事項中選出兩項,寫進圓圈中,並迫使自己只專注於這兩個事項,而將其他事項暫且擱置。這種做法可以幫助大家釐清輕重緩急,減少待辦事項太多帶來的壓力。